家电业观察:产品竞争力在“高品质”不在“低价位”

时间 : 2019-10-21
受大形势等诸多因素影响,行业多家企业面临库存压力大时容易祭出“价格战”的市场打法。但不管什么行业,价格战往往都是两败,甚至多败具伤的局面,比如进入本世纪初期,家电行业的价格战就让各家上市公司不是亏损就是净利润大幅下跌,都是“伤的伤,死的死”,场面可说是惨不忍睹。

去年下半年以来,空调市场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现象。今年3月以来,美的、海信、奥克斯等家电企业发起了价格战,在5月这个被称为销售旺季的开始月份,却又因阴雨不断,销售高潮难起,苏宁甚至祭出了多年绝迹的千元空调机产品。看似在“要让企业先活下去”的充足理由之下,打价格战是一些企业顺理成章的事,但这是一些企业短视行为在困境时的结果体现。

换句话说,因为企业未能建起长远规划,或者干脆就是想挣点块钱走人,以至于企业一旦陷入(库存)困境就打价格战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但事实上,打价格战实在算不得什么高超的“打法”,真正了解用户和市场,才是企业决胜的关键。一言以蔽之,一家企业对自身及行业的竞争现状,未来是否有充分、清醒的认知,是其在行业进入低谷期时该采取什么战术打法的决策根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E·波特(Michael E.Porter)关于行业竞争环境的理论认为,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止在原有的竞争对手之间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替代品的威胁。

这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其实又都可以归结到一个点,就是产品的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适应时代的需要,即能否打败替代品的威胁,比如当年的诺基亚被智能手机替代,于是诞生了苹果和三星。存在威胁的替代品不仅仅是性能,质量是否一样,而是它是否符合用户的新诉求。如果不具备这些特性,再好的产品也是迟早会被替代。

另一个就是产品的质量是否够硬。一个好的产品,不管是现有企业,供应商和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都会无形中被削弱。如果产品质量够硬,供应商和买方都得服从于企业的价格安排,同行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自然也很难撼动其市场地位。

而好的产品质量不管是什么产品,在什么时代,它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诚如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所说,“质量的意义关乎两个生命,一个是消费者的生命,一个是企业的生命”。而格力则是把产品质量视为生命线的一面旗帜。

据报道,一台格力空调从前期物料采购,到完成流水线生产,再到交给消费者,全程要经历8000名质量专项检测员工和862项质量检测工序。这包括外协物料入厂环节的外观、性能、型式试验等220道检测工序;总装及配套分厂生产环节的282道检测工序;实验检测环节的性能、噪音、可靠性、安规测试等248道检测工序等等。如此严格的质量把关,产品竞争力自然无刺可挑。

因此,一个拥有好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也会制造出好的产品来,一个有好的产品的企业在市场进入低谷期也就会有许多的战术打法以应对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利润损耗。尽管“消费分层”的论断此起彼伏,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经济消费水平是整体呈上升姿态,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超过了对价格的追求。而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好的产品,只有采取价格战的打法,那不是找死,就是作死。因为你跟一家有好产品的企业相较,不管怎么较量也是蚍蜉撼大树而已。

中央空调,轻商用机,家用产品,一拖一系列,控制系统,新风系统


网站导航